顆粒污泥形成的原因必定是微生物互利共生作用的結果,每一個污泥顆粒都是一個或者許多個微小的“生態群落”,不同類型的微生物之間通過“相互吸引”“相互追求來”來形成聚集體-顆粒。在處理黃原膠廢水IC反應器中,培育出了白色的顆粒污泥,當污泥接種至造紙廢水中后,出現了嚴重的脫皮現象,顆粒污泥從外到內逐層脫皮,并隨廢水流出反應器,而新形成顆粒污泥為黑色,并且保持了較好的處理效率。當厭氧反應器需要啟動時,如果要處理的有機負荷小于反應器的大處理負荷,則可根據待處理有機物總量計算相應的厭氧污泥量,而不需要充分接種,從而降低厭氧污泥的購買成本。
目前,國內的運行項目中,運行較好的IC反應器,顆粒污泥產活性可達1kgCOD/kgVSS.d,當運行在0.6-0.8 kgCOD/kgVSS.d時,有很好的顆粒污泥增殖速度。厭氧顆粒污泥是具有自我平衡性能的微生態系統,其中包含了降解原廢水中各種有機污染物的的種群,能處理各種高濃度有機廢水,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厭氧生物啟動。顆粒污泥的沉降效果可以用SVI和沉降速度來表示。因顆粒污泥都有比較高的SVI值,所以采用沉降速度更有代表性。
在污泥顆?;^程中進水堿度可以適當偏高(但不能使反應器體系的pH8.2,這主要是因為此時產菌會受到嚴重抑制)以加速污泥的顆?;?,使反應器快速啟動;而在顆?;^程基本結束時,進水堿度應適當偏低以提高顆粒污泥的產活性。如果接種厭氧顆粒污泥,少量顆粒污泥經泵吸接種后會分解,在后續的生物啟動過程中會從厭氧反應器中流失。根據經驗,損失量約為接種量的5%。在計算厭氧污泥接種量時,必須考慮到這部分損失。好的顆粒污泥有良好的沉降速度,取1L的量筒,加清水至刻度線,將顆粒污泥少量加入,計算從1L刻度線沉到底部的時間,從而計算顆粒污泥的沉降速度,一般在20-80m/h的速度都能滿足要求。
在處理黃原膠廢水IC反應器中,培育出了白色的顆粒污泥,當污泥接種至造紙廢水中后,出現了嚴重的脫皮現象,顆粒污泥從外到內逐層脫皮,并隨廢水流出反應器,而新形成顆粒污泥為黑色,并且保持了較好的處理效率。目前,國內的運行項目中,運行較好的IC反應器,顆粒污泥產活性可達1kgCOD/kgVSS.d,當運行在0.6-0.8 kgCOD/kgVSS.d時,有很好的顆粒污泥增殖速度。好的顆粒污泥有良好的沉降速度,取1L的量筒,加清水至刻度線,將顆粒污泥少量加入,計算從1L刻度線沉到底部的時間,從而計算顆粒污泥的沉降速度,一般在20-80m/h的速度都能滿足要求。
以上信息由專業從事厭氧顆粒污泥價格的貴宏商貿于2021/9/12 6:43:11發布
轉載請注明來源:http://www.noyhrm.com/nbguihong-1665932729.html